“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摆布。”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再生稻成长沉点工做扶引(20252030年)》,这是继2023年地方一号文件提到“鞭策南方省份成长多熟制粮食出产,激励有前提的处所成长再生稻”后,农业从管部家世一次明白再生稻的新增面积。再生稻有什么劣势?为什么要新增万万亩?再生稻研究还需要应对哪些挑和?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专访了“十四五”国度沉点研发再生稻项目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传授彭少兵。彭少兵:《推进再生稻成长沉点工做扶引(20252030年)》是一份支撑再生稻成长的很是系统的文件,具有标记性意义。若是说,2023年地方一号文件是给了再生稻身份,这份文件则第一次明白再生稻的新增面积,具有政策批示棒的感化。彭少兵:再生稻现实上是一种很陈旧的栽培模式,即“操纵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再次发苗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此后,再生稻逐步“被边缘化”,次要缘由是不顺应机械化出产的趋向。正在机械化出产前提下,再生稻头季机收碾压形成腋芽毁伤严沉、再生季产量不高、头季取再生季之间产量和质量差别大,导致再生稻逐步被种植户。彭少兵:我是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第一个持有中国护照的研究员,2010岁尾分开菲律宾归国入职华中农业大学。入职后,我所正在的课题组衔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标子课题,研究标的目的就是再生稻。正在做这个项目标过程中,我们发觉,虽然再生稻其时不是支流,倒是一个很是有成长前景的研究范畴。从那当前,我们深耕再生稻10多年,并正在湖北蕲春开展了持久驻点研究。担任“十四五”国度沉点研发再生稻项目首席专家后,我和团队加强了取江西、安徽、湖南、沉庆、四川、福建、河南、广东等全国各地再生稻研究人员的合做。再生稻必需走“宜机收”线,靠保守的人工收割效率低,没有前途。颠末多轮筛选,我们确定了可以或许经得起碾压的“宜机收”品种。这些品种的头季稻桩被碾压后,仍然可以或许较好再生,有的被碾压后以至长得更好。此外,通过两次晒田、当令氮肥、因地因种确定留桩高度等一系列科学办理手段,良多处所的再生稻产量获得较大提拔。客岁11月,江西丰城市秀市镇示范片的再生稻测产成果显示,示范片再生季平均亩产达599。27公斤,加季稻的平均亩产824。50公斤,周年平均亩产达1423。77公斤,彭少兵:一是种植成本低。再生稻“一季播种收两季”的特点,为种植户节流了种子投入的成本,平均一亩廉价约200元。再生稻整田、播种、插秧仅需一次,又节流了大量人工成本。二是第二季的稻米质量好。由于第二季稻谷发展期温度较低,正在较低温度下完成的灌浆,灌得比力充分。再加上再生季根基不打农药,稻谷的平安质量好,种粮大户能够建立再生季稻米品牌,进一步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三是避免了农户烧秸秆的问题。一些处所干部评价:“种了再生稻当前能够好好睡个觉了。”由于等着收第二季,所以农人不成能烧掉秸秆。而第二季稻桩比力矮,采收事后秸秆量比力小,就无须烧了,再加上第二季收完已是初冬,秸秆枯萎后有益于还田做肥料。彭少兵:起首,要处理问题。科研人员需要进行更多科普,让人们改变对再生稻的认识,不再像过去那样,欠好好办理、有收就收。相反,它是第二季做物,是需要进行更精细田间办理才能有好收获的种植新模式。其次,需要处理头季米题。再生稻第二季稻米口感好,比一般稻米好吃,但头季米质一般不太好。次要缘由是,头季稻谷是8月份收割,高温导致稻米的加工质量欠安。此外,再生稻的促芽肥会导致头季稻米卵白含量增高,最初,需要处理第二季米的加工问题。再生稻第二季的米很好吃,但良多加工企业不情愿加工,缘由是稻桩正在头季收割过程中不成避免地会被机械碾压。碾压当前,稻田会呈现碾压行取非碾压行的区别。一般碾压后的那部门长得慢,成熟得也慢。比及第二季机收时,被碾压过的那部门也许灌浆还没灌满,同一收割、加工后就出格易碎。这导致第二季稻谷的整精率不高,因而良多加工企业对加工再生稻的积极性不高。彭少兵:国度继续加大对再生稻的支撑力度,特别是各地把再生稻出产纳入“粮食间接补助”范畴,让再生稻种植和双季稻种植一样,都能享遭到粮补政策,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农人的出产积极性,最终为粮食平安供给更无力的保障。